• 您现在的位置:资讯 > 正文

马萧林委员:打卡博物馆成新时尚 让更多人对文物亲而近之

来源:人民网时间:2023-02-22 18:14:15
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全民“考古热”,到跨界推出《唐宫夜宴》让文物活起来,近年来,河南博物院在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上不断探索,让大众走进博物馆、爱上博物馆。近日,人民网对话全国政协委员、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,共同探讨文物资源如何更好活化利用,文博热下的博物馆如何更好发挥大学校的作用。

创新性表达 拉近文物与公众距离

人民网:2022年两会,您带来了什么提案?

马萧林:我提交的两个提案都是关于文物安全和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。其中,第一个是《关于加强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保护利用的提案》。新中国城市街区遗产主要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城市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。作为新的遗产类型,其价值内涵和保护目标尚未形成广泛社会共识,资源底数和保护对象范围尚不清楚,保护的规范标准也较为缺乏,亟待解决。另一个则是《关于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案》。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、底线和生命线,加强应急管理、增强应急能力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、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要求,也是文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。

人民网:从华夏古乐团到《唐宫夜宴》,河南博物院尝试的多次跨界合作广受好评,您如何看待展演结合让文物活起来?

马萧林:无论是华夏古乐团复原演绎贾湖骨笛等古乐器,还是《唐宫夜宴》以绘彩坐部伎女俑群为创作原型,河南博物院多次进行跨界展演合作,最大的底气还是源自于文化自信。可以说,这些文物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的“顶流”,它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也值得我们一品再品。

当初我们选择创建华夏古乐团,初心就是想让文物奏乐,让文物唱歌,让文物跳舞,将其作为陈列展览的延伸。不同于一般的复古演出,华夏古乐的表演一方面不脱离博物馆的背景,对乐曲、乐谱、服饰、礼仪的复原严格遵守历史和文物依据;另一方面,展演内容都是以历史朝代为序来进行,不仅追求形式,也追求最大限度地展现各个时代音乐的典型性。2021年,数字化升级后的展演利用了全息影像、5G、AR等技术,用实践证明了传统不是古板。通过沉浸式的古乐展演,更进一步拉近与公众的距离,用更好的表现形式打造博物馆内的艺术精品。

创造性转化 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

人民网:作为国内首个推出考古盲盒的博物馆,河南博物院打造文创产品的初心是什么?

马萧林:我们的初心是进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实现让藏品活起来,让大家能够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。在2021年,我们实现了考古盲盒从产品到产业化的升级,一年以来,共售出考古盲盒30多万个,销售额达3000万元。此外,我们还开展了多种数字文创尝试,以“科技+创意”的方式将文物活化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,让大家体验到发现“文物”的惊喜感、代入感和满足感,激活年轻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,让更多人对文物亲而近之。

人民网:到博物馆看展为何能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?

马萧林:2021年,河南博物院全年观众参观总预约数超过了100万, 其中18岁-25岁、26-3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占比最大,均超过了25%。来博物馆看展,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,也成为他们新的生活方式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,以及全社会文化自信的增强两方面。

近年来,河南博物院一直在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,像打造文创产品、靠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,都是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,以喜闻乐见的方式,唤醒年轻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,使古今对话变得真实可感,从而产生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。

多功能整合 发挥大学校教育功能

人民网:博物馆应如何发挥大学校的作用?

马萧林:把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办好,是一项长期的、系统的大工程。从宏观上看,需要博物馆在收藏、保护、展示、教育、传播甚至是文化休闲等功能方面整合发力。单从博物馆教育功能上出发,一是要精准服务,实现博物馆教育均等化、普惠化,对照亲子教育、学校教育、国民教育指标需求,策划好展览、开展好活动,做到“众口不再难调”;二是优化课程,营造博物馆教育“双进”联动机制,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方式,完善博物馆教育特色体系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;三是要服务文旅融合战略,实现博物馆教育与研学旅行合力发展,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中枢作用,贯彻文旅、文教、展教跨界融合理念,让博物馆成为研学旅行的“出发点”“集合地”“关键链”,通过研学更好发挥新时代博物馆的教育功能。

“文艺星开讲”2022两会特别版

田沁鑫委员:永葆敬畏之心 探索传统文化“出圈”密码

王巍代表:科技助力创意融合 考古点亮中华文明之光

张凯丽委员:“爆款”可遇不可求 用心打磨方出精品

责任编辑:FD31
上一篇:第一页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精彩图集(热图)

热点

设计

业界

关于我们| 联系我们| 投稿合作| 法律声明| 广告投放

版权所有 © 2020 文创传媒

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。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!

联系我们:514 676 113@qq.com